中国“世界制造工厂”是怎么形成的?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1984年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来到深圳特区视察,此时,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4个年头,特区的建设热火朝天,但国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围绕特区的非议同样云谲波诡。当时小平同志说了这么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许是穷怕了,也许是无路可走,总之,如今回过头看,中国下决心改革开放,是中国制造真正迅速崛起,人民走上康庄大道的强大推力。 缺资金不要紧,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开,融入巨大的全球市场,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曾总结道:制造业开放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他说,制造业在我国开放较早,早期也有争议,但相对易于形成共识,使制造业成为开放充分的产业。对制造业开放的一个观察是,较早参与开放和竞争的大多数行业最终都发展壮大得快、竞争力强。开放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进程,通过市场和竞争机制带来优化配置。 广东率先提出办出口加工区 为什么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并不只是因为人多,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便宜,完整的工业体系、大量受过教育的熟练工人、政府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坚定承诺和有效举措也是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具备这些基础,尤其是注入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力,中国制造才得以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动乱,尽管新中国成立已近30年,但百姓生活依然艰苦。穷则思变。以广东深圳为例,在深圳特区成立之前,当地连年出现“逃港”事件且愈演愈烈。所谓“逃港”就是内地居民非法越境逃往香港,因为穷,日子过不下去,逃到香港谋生的当地人就有十几二十万。深圳要搞特区大力发展经济,跟当初安徽农村搞“大包干”很相似,都是贫穷倒逼出来的。 广东的沿海有很多侨乡,搞得这么穷不应该。于是有人提出,我们能不能划出一些地方允许华侨、外国资本去投资,敢不敢办像台湾那样的出口加工区?敢不敢办像自由港这一类东西?你看新加坡、香港,他们的经济就是这样发展的。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中国香港,对于刚刚下定决心发展的中国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后来这些建议反映到邓小平那里,他说为什么不叫“特区”啊?过去陕甘宁就是“政治特区”。因此就叫特区,后来慢慢就叫经济特区。 据广东省政协原主席吴南生回忆,最早办特区设想,就是同著名侨领庄世平商议的。是庄世平提供了世界上创办出口加工区、特区的丰富资料和信息,没有这些丰富的资料、信息作参照,特区设想不能具体化。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广东省宝安县改为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划出327.5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从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早创立的经济特区,深圳肩负起在这场伟大实践中“先行一步”的历史重任,也开始了她艰巨而光辉的历程。 当时深圳的条件非常差,的确是一穷二白,即便是外资来了,这边水也没有,电也没有,路也没有,宾馆也没有,什么也没有。这样怎么行,总得搞一些基础设施。第一个难关就是资金问题。广东找中央去要钱,小平同志讲,“中央没有钱,但是可以给政策,你们去杀出一条血路来”。 没有钱,只能杀出一条血路来。怎么办?中央给了一些政策。允许外来资本,允许银行贷款,从各种渠道筹钱。“借鸡下蛋”,解决了钱的问题,其他就好办了。后来很多中国人才知道钱能生钱,这就是市场经济。打破计划经济,广阔的开放市场给中国制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开放推动中国制造业繁荣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港澳台同胞积极响应,率先前来投资。1978年,第一位港商来到广东投资办厂,此后一大批港澳台商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纷纷来内地(大陆)投资兴业。港澳台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更为内地(大陆)输入了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成为我国工业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风起云涌的时代,得益于改革开放,搭载上国际市场快车道的“中国制造”以星火燎原之势茁壮成长。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相继诞生,大大小小的出口代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香港经济顺势转型,“三来一补”的灵活模式大大加速了香港制造业的转移,1985年香港的转口贸易已经超过了出口制造业。生产端后移到内地,销售端摆在香港,双方发挥所长、各取所需,进入了内地与香港双赢互惠的繁荣时代。 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华为在深圳创立,在香港代理销售的华为用户交换机是其掘到的第一桶金。各地乡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过,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后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而被淘汰出局。 不可否认的是,特区的发展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全中国,各式各样的高新区、实验区、工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诞生,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也一项项被批准。2018年末,内地(大陆)境内规模以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已达2.3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达956万人,主营业务收入9.9万亿元。港澳台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更为内地(大陆)输入了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成为我国工业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开放大门的敞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兴业,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深圳制造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1年间,深圳成长起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企业,如华为、腾讯、比亚迪、中兴、TCL等。去年,深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亿元,增长9.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广东从落后农业省份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工业大省,与其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重视制造业不无关系。 在中国其他省区市也是如此,很多企业从零起步,抓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创造的机会,向先进企业学习,通过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各市场主体的合作,已经逐步发展成长为全球性的制造巨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是对的,中国制造因此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